安禄山的兵马出现在潼关外那天,唐朝几代人打下的江山开始松动了。 他不是汉人,不是贵族,也不是从科举上来的文官。 他是个带着口音、跳过胡旋舞的“胡人”,却在盛唐最繁华的时候,带着十五万大军杀进了长安。 安禄山出生在703年,母亲是突厥人,父亲来自康国(今天中亚撒马尔罕一带)。 他从小就混迹于边地,靠说六国方言、倒卖货物过活。 有一次他偷东西,被当时的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抓住。 他没等受刑,直接跪下来认罪,说愿意当兵捉胡贼,张守珪看他有点本事,给了个机会,安禄山就是从这里,翻身当了兵。 他这人有股狠劲儿,又懂得怎么在战场上活命,慢慢混出了点名声。 张守珪对他不错,但他也不是吃素的,靠送礼、套近乎,又攀上了新来的节度使李林甫这条线。 唐玄宗那会儿宠杨贵妃,有一次宫里设宴,他听说皇帝喜欢看跳舞,硬是挺着三百多斤的身子上去跳了套胡旋舞。 一跳,宫里全笑了,玄宗大喜,直接赏了他东平郡王的爵位,旁人不说话,心里都在想,这人是玩真的。 到开元年间,安禄山已经手握三镇兵权:范阳、平卢、河东。 这三块地,加起来兵马十五万,横在北方。 唐朝边地多是胡汉混居的地盘,他懂胡语,会胡人那一套,又能讨好汉人官员,手里人心都抓得死死的。 朝廷有人提醒,说这人野心不小,但玄宗不信,还封他为义子,交给杨贵妃照看。 他并不急,一边和宫里搞好关系,一边在地方上搞自己的军政。 他知道契丹、奚人这些部族互相不和,他趁着他们打仗,出兵帮一边,再趁机吞地盘。 名义上是帮唐朝,实际上是替自己扩地盘,兵权、地权、税权全在他手上,他的三镇,简直就是独立王国。 755年冬,安禄山带兵反了,他口号打得响,说是要“清君侧”,讨伐杨国忠。 这套说辞,跟“为皇帝扫奸臣”差不多,听上去还挺正义。 可他一出兵,直接从范阳南下,一路打到洛阳,唐军根本挡不住,他兵分几路,杀得快、准、狠,一路烧杀抢掠,攻破长安。 长安那会儿已经是唐朝的政治心脏,皇帝被迫逃亡,百官四散,百姓哀嚎。 他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说要恢复“旧胡国”,这话既是说给胡人听的,也是说给不满唐朝的各族人听的。 他靠着这种模糊的旗号,把契丹、奚人、突厥人拉入伙,还逼着一些汉人军头归顺他。 可安禄山并不真的会治理天下,他打仗可以,管国家就不行了。 当了皇帝后,他整天吃喝,病得起不来,他胖得吓人,身上长痈疽,疼得打滚。 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将领,连亲儿子安庆绪都防着。 他怕有人谋反,连夜派人杀这个、砍那个,最后反倒是安庆绪先下手,在757年春天杀了他。 他死后,安史之乱还没完,安庆绪继续打,唐军反攻,两边来来回回打了七八年。 等到平定的时候,唐朝已经元气大伤,整个河北、河南,几乎成了废墟。 百姓死了几百万,土地荒了十之七八,唐玄宗退位,国家再也回不到开元盛世。 历史书上都骂他,说他贪权、反叛、残暴,他的部队在洛阳长安的烧杀抢掠,确实没啥可洗的。 他从不是个英雄,他是个机会主义者,他不是为了天下苍生起兵,而是为了自己登皇位。 他挑动民族矛盾,挑动官僚斗争,拉帮结派,最后把唐朝中期打断了腰。 但也有人说,他不是唯一该背锅的人,唐朝把地方军权放得太宽,节度使几乎成了半独立王国。 皇帝为图稳定,靠胡人将领牵制汉人门阀,结果反被胡人将领反噬。 安禄山就是这么个缝隙里长出来的怪物,他看透了这套系统的漏洞,抓住了所有可以抓的机会。 说到底,他不是凭空冒出来的,他出身低微,是靠自己的本事、狠劲、手腕,一步步爬上去的。 他会说话,会装傻,会跳舞,会打仗,还会拉拢人。 他是那个时代官场、军界、民族矛盾的综合体。 他成了皇帝,但不是真正的王者,他是战乱的引爆点,是制度溃败的产物,他死了,可他留下的烂摊子,唐朝几十年也没收拾干净。
唐朝20帝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