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夏天,36岁的张爱玲发现自己意外怀孕,她告诉了当时的65岁美国男朋友赖

文史记叙录 2025-04-24 08:26:54

1956年夏天,36岁的张爱玲发现自己意外怀孕,她告诉了当时的65岁美国男朋友赖雅。赖雅双眼瞪大,震惊之余,还是决定向张爱玲求婚,但是他却有一个要求,就是不接受这个孩子。

1955年,张爱玲远离了故土,踏上了去往美国的旅程,她年约三十岁,经历了与胡兰成的离婚,早已背上了“汉奸妻子”的沉重骂名。

但美国的生活并没有带给她想象中的宽慰。她住在美国的华人社区里,四下无援的她渐渐地感到孤独与陌生。

赖雅是一位年约六十多岁的美国学者,曾在麻省理工大学教书,后来他辞去了教职,转向了写作与翻译。

两人是在一个文艺营里相遇的,那是一个由一群人组成的共同体,大家都爱文学,喜欢思想的碰撞,赖雅虽然年纪较大,却依然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

两人的交流只是出于共同的兴趣和对文学的热爱,赖雅并不像许多人那样在张爱玲面前炫耀自己,反而展现出谦和与包容。

张爱玲感觉自己找到了一个同频共振的灵魂伴侣,她意识到自己正一步步走向一段无可回头的关系。

几个月的接触中,张爱玲与赖雅逐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赖雅不像她曾经的那些男人,他没有任何功利心,甚至没有直接的欲望。

1956年夏天,张爱玲在一连串的沉思和自我探索中,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了,这对于张爱玲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她从来没有预料到自己会面临这一局面。

张爱玲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母亲,她的生活一直以来都充满了自由和独立,她深爱着自己的文字,沉迷于创作的世界,完全没有为养育一个孩子而做过任何准备。

在那个年代,怀孕往往意味着责任,也意味着社会的期待和个人的牺牲,对于张爱玲来说,成为母亲意味着失去自由,意味着责任的沉重压迫。

她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自己的事业和独立,所以这个孩子的出现让她陷入了极大的迷茫和焦虑。

她决定告诉赖雅这个消息,她没有隐瞒也没有逃避,在她看来,赖雅是她信任的人,是她在这个陌生世界中的唯一依靠,她期待着赖雅能够理解并支持她的选择。

赖雅的眼神一瞬间充满了震惊,随之而来的是深深的困惑,他并没有像张爱玲想象中的那样表现出惊慌失措或情感上的支持,而是冷静地望着她,仿佛在思索着如何处理这突如其来的问题。

经过片刻的沉默,赖雅开口说出了让张爱玲震惊的话:“我愿意娶你,但这个孩子,我不能接受。”

赖雅的态度冷静而坚定。他向张爱玲提出了一个条件,如果张爱玲同意打掉孩子,他们可以结婚,否则他们的关系就只能到此为止。

这个要求对于张爱玲来说,她从未想过赖雅会如此冷静地把她面临的困境转化为一种选择的难题。

张爱玲内心五味杂陈,惊讶、愤怒、痛苦,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她从未想过赖雅会如此绝情,尤其是在她最需要依靠和支持的时刻。

赖雅的要求显然给她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她不仅要面对怀孕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挑战,还要在爱情和责任之间做出选择。

赖雅的提议实际上让张爱玲面临了两难的境地,她无法忽视自己对赖雅的依赖和感情,她更无法接受成为母亲,在自己还没有准备好面对这个角色的时候。

在那段日子里,张爱玲的内心充满了挣扎和痛苦。她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回想起母亲对她的态度,那是一种冷漠,甚至是无法理解的疏远。

她从未从母亲那里获得过温暖,她对母亲充满了恐惧与厌恶。或许正是这种童年的阴影,让她无法接受成为母亲。

对于孩子的到来,张爱玲的内心充满了恐惧与抵触,她不相信自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母亲,也无法想象与孩子之间建立起那种深厚的感情纽带,赖雅的要求似乎正好给了她一个放弃的理由。

张爱玲做出了决定,她选择了堕胎,堕胎依然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对于一个知名作家来说,这一选择可能带来巨大的社会压力。

张爱玲选择了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她无法接受这个孩子,也无法在那个时刻承担起作为母亲的责任。

堕胎的过程让张爱玲深受震动,看到流出的胎儿时,痛苦和悔恼占据了她的心头,她又觉得自己完成了一种必要的选择,这个过程不仅仅是生理上的痛苦,更是情感和心理上的一次深刻冲击。

张爱玲和赖雅最终结婚了,尽管他们的关系已不再如最初那般纯粹,婚后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轻松与美好,充满了各种矛盾和冲突。

赖雅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频繁的病痛让他无法继续支撑家庭的经济负担,张爱玲则全身心投入到写作中,两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张爱玲心中那份对母亲角色的恐惧也始终没有消退。

赖雅的去世给张爱玲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他的离世使得张爱玲再次陷入孤独,她并没有因为赖雅的去世而停下脚步。

0 阅读:50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