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周西成掌握贵州军政大权后,提拔妹夫毛光翔为副军长。师长王家烈不满,和毛光翔斗殴,被撤职查办。周西成念王家烈多年追随自己鞍前马后,很快又恢复了其师长职务。
这位出身桐梓县的军阀,周西成通过自己的实力击败了竞争对手,还拉拢了许多同乡,组成了以“桐梓系”为核心的军阀集团。
在周西成的掌控下,权力迅速集中,然而内部的矛盾也悄然酝酿。
王家烈,这个曾因屡立战功,而迅速升职的师长,却因为桐梓系的“裙带关系”感到不满。
他的下属毛光翔,正是通过与周西成的妹夫关系,被提拔为第二十五军副军长,成为王家烈的顶头上司。
问题来了,毛光翔既无军功,又没多少作战经验,凭什么能坐上副军长的位置?
王家烈的心里早就窝着一股气,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对待。
一名凭关系上位的毛光翔,和他那些浴血奋战的战功比起来,简直就是笑话。
桐梓系内,派系之争愈演愈烈,毛光翔成为了王家烈眼中的“眼中钉”。
矛盾的爆发并未拖延太久。
一天,毛光翔因指挥失误安排战斗任务,被王家烈当众顶撞。
这一下子,火气瞬间爆发,双方不仅言语激烈,甚至动起了手。
毛光翔怒气冲冲地跑去告状,王家烈没想到,自己的一句顶撞,竟会引发这么大的后果。
周西成知道后大怒,立即撤掉了王家烈的职务,以“妨碍军务”为由将其查办。
这一决定,让王家烈又气又恼,觉得自己一直忠心耿耿,最后却被一个,靠关系上位的家伙,给替代了。
周西成的决定没有持续太久,仅仅数个月后,局势的变化,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决策。
贵州的战局越来越复杂,国内外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周西成不得不意识到,王家烈才是这个时候最能支,撑贵州军阀稳定的人。
再加上王家烈屡次为他效力的历史,周西成最终决定恢复王家烈的职务。
这一决定让桐梓系内部的矛盾,更加尖锐,毛光翔与王家烈的斗争,变得更加公开化,谁都知道,这不是个小问题。
接下来,周西成的突然去世,让所有人都没有料到。
1929年,周西成在,与滇军李燊交战时受伤,最终不幸身亡。
这一事件彻底改变了,贵州的权力格局。毛光翔成了贵州省主席,顺理成章地接替了,周西成的职位,他显然低估了王家烈的野心。
毛光翔虽然接管了贵州,但王家烈开始暗中结交亲信,谋划自己的崛起。
通过与蒋介石的勾结,王家烈迅速,在国民政府中获得了支持。
与毛光翔亲近滇军龙云的做法,显然让他陷入了,对手的政治包围之中,毛光翔显得,越来越孤立,而王家烈则步步紧逼,几乎看得见权力,即将倒向他的一刻。
1932年,王家烈率军攻入贵阳,成功将毛光翔赶下台,逼迫他交出了兵权。
尽管毛光翔在此后的日子里,试图联合旧部反扑,他的力量早已被削弱,内部的矛盾,也让他无法与王家烈对抗。
毛光翔最终无力回天,被迫退隐赤水,开始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
王家烈上台后,贵州的政局变得更加腐败。
他的妻子的贪污腐化行为,成为民间广为流传的笑柄。“王纲坠地,万恶滔天”,这句民谣道出了当时人民,对王家烈统治的愤懑,也反映了贵州军阀的恶性循环。
政治腐败、军阀割据,最终,蒋介石的武力接管,让贵州彻底进入了,新的格局。
王家烈的崛起,和毛光翔的倒台,是个人之间的权力博弈,更是贵州军阀内部力量分配的缩影。
“裙带派”与“功绩派”的矛盾,反映了整个桐梓系内深刻的阶级分化。
王家烈最终获得了权力,但他的统治,没有带来贵州的长久安定,反而为蒋介石的干预,提供了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