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庾家河战斗中,徐海东指挥红二十五军反击国民党突袭时,被流弹击中,严重受伤。
陕西庾家河,红25军正在召开一次重要会议,计划如何在这片艰苦的土地上,建立鄂豫陕根据地。
那是一个决定性时刻,整个军队正处于关键转折点。
周围的空气凝重,战争的硝烟随时可能弥漫开来,谁也没想到,就在会议期间,来自国民党第60师陈沛部的突然袭击,打破了红军的计划,打破了暂时的安宁。
陈沛的部队从七里荫一带悄悄迂回,利用地形的优势,抢占了东山坳口的制高点。
红25军措手不及,反应迟缓,手枪团与敌人展开了激烈交火。
整个战局急转直下,红25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程子华军长、徐海东副军长和政委,吴焕先毫不犹豫地,带领主力部队进行反击,试图夺回失地。
徐海东,作为副军长,一直是红25军的核心人物之一,战斗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凝聚着他和战士们的努力。
正是在这场生死时速的反击战中,徐海东遭遇了致命的打击。
当时,他亲自率领第223团冲锋,带着全体队员向东山坳口发起进攻,目的只有一个——夺回阵地,打破敌人的封锁。
就在他指挥冲锋时,一颗子弹如闪电般射向他,从左眼下方射入,穿透了他的颈部,血肉模糊的面容让所有人都震惊了。
这颗子弹从右眼下方打入,贯穿整个面部,最终从颈后飞出,直接打穿了他的脸。
那一刻,战场上一片死寂,徐海东重伤倒地,失去了意识。
周围的战士一时间完全失去了主心骨。
有人瞬间愣住,眼睁睁看着自己敬仰的领袖跌倒,失去生命迹象。但这场突如其来的打击并没有让徐海东就此倒下,他的坚韧与生命力,远超了常人的想象。
战斗的持续,徐海东迅速被抬到临时的医疗点,大量的失血让他濒临死亡,喉部的血痰堵塞了气管,随时可能因窒息而死。
正当生死一线之间,一名18岁的随军护士周少兰挺身而出。
她没有任何犹豫,用口对口的方式,迅速吸出徐海东喉部的血痰,挽救了他的生命。
那一刻,她不仅救了一位将军,更为这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接下来的四天四夜里,徐海东昏迷不醒,几乎失去了所有的意识。
周少兰如影随形,始终守护在他的床前,不离不弃。
她的守护,仿佛给了徐海东一线生机,也给了这场混乱中的战争一丝希望。
终于,徐海东在四天四夜后,终于苏醒过来。当他睁开眼睛,看到周少兰疲惫的面容时,他知道,自己再一次捡回了性命。
这次重伤并没有就此结束。徐海东的面部留下了深深的弹痕,严重的伤势让他的左耳失聪,而且长期受到后遗症的困扰。
这场战斗的伤痛,成为了他身体上永远的烙印。
战斗中的每一滴鲜血,最终都转化为他无法摆脱的痛苦,尽管他经历了这次生死存亡的考验,徐海东依然没有,放弃过任何一个战斗的机会。
伤后的徐海东,虽然在身体上承受了巨大的创伤,但他的精神依然坚定。
1940年,皖南事变爆发,徐海东的伤情恶化,被迫遵照中央的指示,休养了整整九年,错过了接下来的解放战争。
他依然被人们铭记,1965年,他被追授为大将军衔。
那场庾家河战斗,让徐海东成了战斗中的英雄,也让所有人看到了一个,真正坚韧的战士的品质。
他的身体无法再承受重负,但他依然活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成为了革命精神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