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在安西四镇只有两万驻军,为何能牢牢控制辽阔的西域   安西四镇在唐朝历史上存

小牧童那小罡啊 2025-04-26 14:17:19

唐朝在安西四镇只有两万驻军,为何能牢牢控制辽阔的西域   安西四镇在唐朝历史上存在了一百多年之久,作为边防重镇,安西四镇对于保卫边境和抚慰西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安西都护府的统领下,安西四镇的军队始终坚守在岗位上,牢牢的牵制着西域。   但令人惊奇的是,安西四镇的驻扎兵力仅有两万余人,他们又是怎么做到抵御边境来犯的呢?   唐朝强大的军事实力

唐朝的西北边境面临着西突厥的隐患,以及崛起的吐蕃,安西四镇在战略意义上尤为重要。

两万驻军便能牢牢牵制对方,这都要得益于唐朝时期强大的军事体系,虽然只有两万人,但这两万人可都是精锐。

他们装备精良,骑兵、步兵都是从精兵中挑选的,就连唐军常使用的陌刀都是造的最好的,有这样的部队镇压,西域各部轻易是不敢来犯的。

更何况,面对唐朝这样的一个中原大国,西域各部没有足够的实力敢跟唐朝叫板,也就是突厥、吐蕃等部落敢和唐朝军队碰一碰,通常也捞不到什么好处。

两万人马对于唐朝这样的大国来说算不上什么大军,但对于西域各部来说,这些人马绝不是小数目。

再加上唐军军纪严明、部队分工明确,他们有组织的布置任务,在安西四镇的各交通要道重兵把守,彼此之间形成犄角之势。

军队的总指挥部设置在了四镇的中间位置,外围都有军队镇守,指挥部发号施令,外围部队按要求作战,只要配合得当基本上不会出现太大问题。

唐朝还在重要军事地段设置戌堡和防御工事,一旦敌人来犯,城镇就能快速变成堡垒,敌人想要拿下该地可谓是难上加难。

同时,唐朝还设立了很多烽火台用来传递消息,以确保指挥部能以最快速度知晓前线的军情。

可以说,唐朝军队的配备以及作战策略都是一流的,利用当地有利因素放大了这两万人的作用。

安西四镇的军事力量强大还得益于当地民族自建军队的支持和策应。

边境地区大多是多民族融合,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他们对于本地区的地形等情况可谓是非常的熟悉。

只要唐朝军队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同当地军事力量密切配合,简直是如虎添翼。   怀柔政策和经济交流

作为天朝上国,唐朝在那个时候可谓是享受着天子般的威严,周边很多小国、部落都要给唐朝进贡。

唐朝采取的政策也正是怀柔,通过天朝大国的形象吸引周边小国,让他们成为自己的藩属国。

只要承认了唐朝的上国地位,便能享受与唐朝之间的经济和文化输出,还能受到唐朝的军事保护。

也就是说,只要认唐朝当大哥,那就有无限的好处,对于那些本就弱小的国家来说,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通过怀柔政策使周边的军事力量形成了一种平衡态势,很少有国家会侵犯唐朝。

当然,除了那些军事实力过硬又有野心的部落或国家,他们还是会偶尔试探唐朝的底线,但大多数时候都讨不到什么好处。

再加上唐朝时期的经济发达,商业活动十分广泛,这也吸引了周边小国和我们进行贸易。

通过文化以及经济的输出,更加确立了唐朝的宗主国地位,唐朝的经济也越来越繁荣。

从表面上看似乎经济与边境镇守没有什么关系,但实质上,军队的壮大与否,与经济繁荣有直接关系。

军队士兵、战马、武器、粮草等等,都需要钱财来支撑,国家要是没钱,哪里养得起军队啊。

安西四镇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他们可以做到自给自足,通过大量的屯田,让他们不用担心粮食供给问题,斩断了后顾之忧。

有军事上的支持,当地的往来贸易也更繁荣,安西四镇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商业中心,很多商人、地主都通过此等渠道来进行贸易,使他们的口袋越来越鼓。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循环关系,军队保障贸易的流通,促进商业的繁荣,当地权贵依赖这条渠道获取钱财,自然也不愿多生事端。

长此以往,这些从商贸之中获取利益的团体都变成了唐朝军队的拥护者,安西四镇只会越来越稳定。

只要重要阵地把握在唐军手中,即使是两万人,也可以牢牢的牵制住西域各国。 毕竟,他们还要依靠唐朝去带动贸易呢。

0 阅读:59
小牧童那小罡啊

小牧童那小罡啊

天罡星,北斗七星的斗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