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陈布雷因妻子产后意外去世,怒将刚出生的女儿从二楼窗户扔了下去,让他想

熹然说历史 2025-04-30 14:26:47

1919年,陈布雷因妻子产后意外去世,怒将刚出生的女儿从二楼窗户扔了下去,让他想不到的是,这个大难不死的女儿,后来会成为周恩来布在自己身边的暗棋。 那是在1919年10月,一场悲剧正在浙江慈溪陈家上演。陈布雷的结发妻子杨品仙因生下小女儿陈怜而患上产褥热,不治身亡。这个悲痛的丈夫将所有的仇恨都倾注在这个刚出生的女婴身上。有一天,他突然怒火攻心,竟将还没满月的女儿塞进痰盂,幸好被家人及时救下。不久后的又一天,当襁褓中的女儿啼哭不止时,陈布雷再次发疯似的,一把抓起女儿扔出窗外,女婴正好卡在窗外的竹栏上。家里人赶忙施救,陈布雷却瞪着血红的眼睛咆哮道:"我要弄死这个害死生母的孽障,我看谁敢把他救上来!" 是岳母杨老太太挽救了小陈怜的生命。这位坚强的老人从窗户上探出身子,把外孙女拽了上来,并决定亲自抚养她,给她起了个乳名叫"怜儿"。 直到1925年,6岁的陈怜才被带回父亲身边。此时的陈布雷已与王允默再婚,在上海担任《商报》主编。几年过去,当年的伤痛渐渐淡去,面对女儿,陈布雷心中充满愧疚。 继母王允默是位受过教育的新女性,亲自教导陈怜读书写字,成为她的启蒙老师。尽管陈布雷表面严肃,但最疼爱的却是这个小女儿。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亲自教导子女,也会检查陈怜的功课。然而,在外婆家生活六年的陈怜性格已经定型——她胆大,倔强任性,不会完全遵循父亲的指示,让陈布雷既头疼又无奈。 1932年,陈怜违背父亲希望她学师范的意愿,悄悄报考并成功进入了浙江省立高级中学。这所学校录取比例仅是考生的十分之一,也是陈布雷当年的母校。 1967年11月19日,上海胶州路的一栋十一层高楼前,一个身影从天而降。就这样,48岁的陈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与十九年前父亲陈布雷的自杀方式如出一辙。她的房间整洁有序,被子叠得工整,一切都显示她早已做好了了断生命的准备。书桌上,她留下的遗书写道:"同志们啊,关于我当时被抓捕的情况,我已经在1949年全部交代清楚了,句句话属实,我的心是忠诚的,以后,你们或许就会明白了,而我却等不到那一天了……!" 命运的讽刺在于,这位蒋介石"文胆"的女儿,早在1939年就已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周恩来亲自关照的地下工作者,就潜伏在父亲身边。 回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全民族的抗日热情空前高涨。就读于浙江省立高级中学的陈怜立刻投入抗日活动中,用笔杆子"打仗",经常在浙江民间刊物《战时生活》上发表文章。这本刊物的很多编辑都是共产党人,对陈怜影响至深。她的思想渐渐产生变化,对共产党充满向往。 一次偶然的机会,陈怜看到《外交评论》上发表的一篇名为《敌乎?友乎——中日关系的检讨》的文章,文章支持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决策。愤怒的陈怜立即动笔,写下多篇批驳文章。有趣的是,父女双方都不知道对方是谁,因为陈怜用了笔名,而那篇文章是以徐道邻的名义发表的,实际作者却是她的父亲陈布雷。 1939年,陈怜考入西南联大地质系,将前往昆明求学。临行前,她去父亲办公室告别。陈布雷与女儿进行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谈话:"怜儿,阿爸给你取个学名怎样?取'怜'的谐音'琏','琏',古之祭器。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为你而死去的母亲。"他劝诫女儿专心学业,不要卷入政治纷争。 然而,陈布雷并不知道,自己的女儿早已是一名地下党员。陈琏直接反驳:"父亲!我们中国已经陷入了危难之中,甚至到了亡国的边缘,抗日的大旗早已经升起,难道我们青年要袖手旁观吗?反正我是做不到的!" 在西南联大,陈琏不仅学习专业知识,更积极开展地下党工作。在这里,她遇见了自己的爱情——西南联大地下党总支书记袁永熙。两人志同道合,袁永熙虽出身贵州富贵之家,但也毅然选择了与家族决裂,加入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 1941年"皖南事变"后,为躲避军统特务康泽的搜捕,陈琏随地下党组织撤离学校,化名程国仪,在石屏县高级师范附中教书。临行前,她给大姐陈秀寄了一封告别信:"让一切爱我的人忘了我或者痛恨我,但不要让我而伤害了任何人。细姊,再会了,我去的地方很远,我们也许永远也见不着了,不要为我烦忧……相信你的怜妹,不是随便给自己选择路的。" 这封信让陈家陷入恐慌。陈布雷以为女儿去了延安,在报纸上登寻人启事,还托人向共产党打听女儿下落。1942年初,周恩来与邓颖超在八路军办事处约见了陈琏。她表达了去延安的愿望,但周恩来婉拒了:"由于当前是国共合作时期,你父亲的身份特殊,如果你去了延安,到时候你父亲找我们要人,该怎么办?我建议你还是留在这,利用好你父亲的身份,做好地下工作,也可以有所作为。" 就这样,陈琏回到家中,被安排进入中央大学历史系,继续在国民党统治区开展地下工作,成为一颗深埋在敌人心脏的暗棋,直到抗战胜利。

0 阅读:0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