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张伯驹被绑架,他叮嘱家人:就算他死,也不能用家中藏画换钱赎他,然而他

林硕言丫 2025-05-09 08:55:33

1941年,张伯驹被绑架,他叮嘱家人:就算他死,也不能用家中藏画换钱赎他,然而他却将价值1136亿元的字画无偿捐给了故宫博物院。 ​ ​张伯驹曾和袁克文、张学良、卢筱嘉称为“民国四公子”。

​围绕在他身上的话题,几乎都是义薄云天、赤胆忠心的光辉业绩。

他是极尽繁华而又历尽苍凉的一个旧时王孙,是新时代中残存的一个风流名士。

​1898年,张伯驹出生在河南项城,父亲张锦芳是一个乡间秀才。

由于伯父张镇芳没有孩子,他6岁那年,与一个妹妹一起过继给了伯父。

张镇芳与袁世凯有亲,也就是说张伯驹是袁世凯的表侄。

跟着张镇芳这个养父生活,张伯驹自然是见多识广。尤其是家里珍藏了很多奇珍异宝,这也让长大后的张伯驹对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是致力于收藏字画名迹。

1927年,张伯驹收藏第一件字画——康熙皇帝御笔“丛碧山房”横幅。

从此以后,张伯驹迷上了收藏,一发不可收拾,经他手蓄藏的中国历代顶级书画名迹有118件之多,被称为“天下第一藏”。

1937年,张伯驹在天津回北平的车上遇到傅增湘,交谈中他们提到了《平复帖》,说溥儒(恭亲王的孙子)的母亲去世了,急需钱财为母发丧,经傅沅叔斡旋,以大洋4万元购得。

《平复帖》是现存年代最早的法帖,距今1700多年,比王羲之的《兰亭序》还要早六七十年,被收藏界尊为“中华第一帖”。

张伯驹斥重金买下《平复帖》后,声震京沪,加上名门出身,并且家里藏品很多,随便拿出一幅字画来卖,都足够普通人花一辈子,所以他就被坏人绑架了,而且开口就要300万。

可是绑匪不知道的是,张伯驹家的财产几乎都花在收藏书画上了,手上的闲钱已所剩无几。

300万元不是小数目,向朋友借,短时间也筹集不到。最可行的方法就是变卖张伯驹收藏的字画,然而妻子潘素知道字画就是张伯驹的命,岂能变卖?

张伯驹明白绑匪的意图,绝食抗议。

眼看张伯驹身体虚弱,绑匪怕张伯驹死了,无利可图,就安排家属相见,劝他不要寻短见。

潘素见到眼前的奄奄一息的丈夫,痛哭不已,问他是不是可以变卖字画救他。

不料,张伯驹连忙摇头,悄悄地叮嘱她:“家里的字画千万不能动,尤其那幅《平复帖》!我死了不要紧,这个字画要留下来,千万不可卖掉字画换钱来赎我,否则的话,我宁愿不出去。”

就这样僵持了近八个月,赎金从300万元降到40万元。

最终,还是在孙曜东的多方奔走下,四处托人,找到了当时权倾一时的周佛海,用20根金条把张伯驹给换了回来。

然而张伯驹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查看他的藏品,发现一件没少,顿时松了口气。

后来张伯驹亲自上门感谢孙曜东,为了表示谢意张伯驹还将自己收藏的《蔡襄自书诗》送给他。

孙曜东笑着说:“君子不夺人所爱,况且这种宝贝留在你手里比我这强多了,在此乱世希望伯驹兄能尽力保我中华民族的瑰宝不失”。

抗日战争胜利之际,张伯驹就曾在琉璃厂相中了展子虔的《游春图》。这幅《游春图》,当时琉璃厂的古董商人出价800两黄金。

当时的经济濒于崩溃,所以黄金是硬通货,800两黄金相当于800套四合院,张伯驹当时手头紧,拿不出那么多钱,无可奈何之下,把价钱压到了240两黄金。可是,这依旧是一笔大数目。

最终,张伯驹果断把宅子也给卖了,才勉强凑够240两黄金。

1956年,张伯驹夫妇把珍藏的八件国宝级的书画捐给国家的消息,在中国文化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文化部为此举行捐献仪式,并奖励三万元人民币,国内各大报都发了消息。

张伯驹坚辞不受奖金,说是无偿捐献,哪能拿钱呢,怕沾上了“卖画”之嫌。

后经郑振铎一再劝说,告诉他这不是卖画款,只是对他这种行为的一种鼓励,他们才把钱收了下来,并拿去买了公债。

张伯驹为了收藏书画此奋斗了一生,不为别的,就为了不让国画流落异国。

虽然张伯驹收藏的藏品价值连城,可是他的晚年却十分凄凉。

去世前,他将自己价值约合1136亿藏品捐给了国家。如今这些藏品大多陈列在故宫博物院。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林硕言丫

林硕言丫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