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一名女子站在飞机前,看她一身时尚打扮,妥妥的明星范。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架飞机,差点要了她的性命。 事实上,这个女子既是明星,又是飞行员。她曾被称为“东方蜻蜓”。
她叫李霞卿,是广东番禺人,父亲李应生是革命志士、民新影片公司经理。
1926年,上海民新公司第一部电影《玉洁冰清》开拍在即。但令剧组头疼的是,他们一直找不到适合女二号的人选。
这时,公司老板黎民伟忽然注意到合伙人李应生的女儿——李霞卿。
当时,其他几位主演看到14岁的李霞卿是时,就觉得这个角色非李霞卿莫属。
结果,从未拍过电影的李霞卿,一点也不紧张,导演卜万苍对她的本色表演特别满意。
李霞卿电影拍摄完毕,也起了个民新标志的艺名:李旦旦。
这部电影之后,影视新星李霞卿又连续主演《天涯歌女》、《木兰从军》等作品。
在众多作品中,《木兰从军》最合乎李霞卿的心意,也是她艺术成就最高的代表作。
为了拍这部片,她随剧组辗转7个省市,越过黄河去到荒漠,蹲在沙地里吃饭,睡过大卡车车厢,经历过严寒酷暑、跌打损伤,却没叫一声苦。
1928年,在中秋“圆月繁星”活动上,李霞卿与胡蝶、阮玲玉等明星一起被评为“星级七姐妹”。
正当人们以为李霞卿会沿着电影明星的道路一直走下去,就在她的演艺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她却突然告别了银幕,一个人去了国外。
就在大家为她感到惋惜的时候,没想到李霞卿却在国外结了婚。
男方是国际联盟秘书郑白峰,是一位前途光明的外交官。两人的认识是由郑毓秀牵线搭桥的。
郑毓秀与李霞卿的父亲李应生同为辛亥革命时期的战友,又是广东老乡,她很早就认识李霞卿, 也非常喜欢她,得知李应生叫女儿择婿,郑毓秀便有意将自己的侄子郑白峰介绍给她。
1929年,李霞卿与郑白峰与在国外结婚,婚后去了日内瓦,先后生下一子一女。
1933年,李霞卿偶然间现场目睹了一场飞行表演。之后开飞机的想法就在她心里扎了根。她说:“就是它了,这就是我以后想干的事!”
原来,李霞卿的丈夫郑白峰还有一个兄弟郑云是飞行员,与他们住在一起,或许是受弟弟的影响,再加上观看了一次震撼的表演,所以她也想要成为飞行员。
郑云是个飞行高手,见嫂子有向往蓝天之志,便经常带着她体验飞行。
在郑云的影响与鼓励下,李霞卿开始去航校学习飞行。一年后,她以“全优”的成绩毕业于日内瓦科恩梯南飞行学校,并取得飞行执照,成为一名华人女飞行员。
不久,李霞卿又报考了美国加州奥克兰的波音航空学校。
然而在训练的时候,她差点没命。当时飞机飞到2000米高空时,她的安全带却突然断了,她被甩出了机舱。
不过李霞卿心理素质却相当好,她很快就恢复了冷静,打开了降落伞,落到了海面。
当被人救上来时,李霞卿也没有哭,只是说了一句:“真可惜,我的飞行鞋掉了。”
1935年,国内形势并不好,战乱不断,李霞卿执意要回国。但是丈夫郑白峰说什么也不愿意。
就这样,在李霞卿的执意坚持下,她与丈夫离婚。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李霞卿要求作为一个战斗机飞行员代表中国参战,由于战斗机飞行员都是男性,她的请求最终没有获得批准。
虽然无法上阵杀敌,但她并没有就此丧失斗志,而是转头就在上海开了3家医院和1所学校。
她一边救助伤兵和难民,一边千方百计宣传抗日。由于李霞卿的工作成果显著,日军对此十分忌惮,还下达了对她的通缉。
为了躲避追杀,她去了美国。虽然在国外,但是她并没有放弃救国。
一到美国,她就租了一架飞机,将机身涂成橙红色,并取名为“新中国精神号”。飞到世界各地巡回表演和演说,宣传抗日,征求募捐。
1937年至1945年,李霞卿累计飞行达45000多英里。她曾创下一小时募捐到4万元的纪录,也曾因飞行技术足够出色获赠一枚航空金质徽章,还曾被各路媒体追捧为“飞行特使”。
抗战胜利后,李下卿曾经回到上海,后来又在香港定居多年。1958年香港启德机场新跑道启用,46岁的她在启用典礼上还亲自驾驶飞机作了示范表演。
这次飞行表演后不久,李霞卿便回美国定居,一直过着宁静淡泊的生活。1997年香港回归,她被特区政府作为贵宾,邀请出席香港回归典礼。
1998年,李霞卿去世。
对于李霞卿来说,她的人生一直在挑战,从第一次当演员。从一个演员又转型成飞行员,她在挑战中收获成就,在挑战中自我成长。
她的一生浪漫而精彩。她在中国电影史与航空史上,都书写了及其传奇的一页,为后人崇敬并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