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16岁的王汉伦被兄长勒令退学,嫁给一个煤矿督办。婚后,当她得知丈夫勾结日本人后,执意要离婚,最终以净身出户换来了自由。 王汉伦,乍一听像个男人的名字,其实她是女性,而且她是中国第一代电影明星,她的处女作《孤儿救祖记》想必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 1903年,王汉伦出生于苏州的一个大户人家,原名彭剑青。后来有人问她为什么改姓王,她的回答让人钦佩:“‘王’是老虎头上的标志,我要像老虎一样无所畏惧。”
事实上,王汉伦的一生跌宕起伏,她真的就像老虎一样无所畏惧。
小时候的王汉伦可谓天之骄女,长得好看又聪明,曾在上海教会圣玛利亚书院读书,并练就了一口流利的英语。
本以为人生就这样安稳的下去,可是在她16岁那年,父亲突然去世,王汉伦不得不中断学业回家成亲。
由于王汉伦是庶出,哥哥嫂子在父亲去世后容不下她,为了一笔彩礼钱,就草草地把她嫁给了东北煤矿张督办。
可是张督办却是一个目不识丁的粗人,而且风流成性,他前脚和王汉伦结完婚,后脚就和一个日本女人搞到了一起。王汉伦劝他不要乱来,张督办不耐烦喝道:“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你别管这么多!”
奈何王汉伦是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女子,她过不了这样没有尊严的生活,而且她还发现丈夫在日本人手下做事,日本人低价收购中国的土地。
涉及民族大是大非的问题,王汉伦毫不含糊,她再一次苦劝丈夫远离敌人,可是换来的却是丈夫的拳打脚踢。
这次,王汉伦彻底失望了,如果说他在外胡来是作风问题,可是他却帮助敌人伤害自己的国家,王汉伦绝对不能容忍,于是提出了离婚。
张督办倒也没有纠缠,还“大方”提出给她300块作为补偿。
可想而知,王汉伦是不会要他的钱的。
离婚后的王汉伦更不受哥嫂待见了,于是心高气傲的她选择自力更生。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成了洋行的打字员。那时明星影片公司正在筹拍一部电影,缺少女主角,正好洋行一位同事是影片老板的友人,就这样王汉伦就机缘巧合成了女主角。
当王汉伦拿着拍戏正来的钱和哥嫂分享时,不想,他们却把王汉伦骂了一顿,因为他们认为王汉伦抛头露面拍戏辱没了彭家的门楣,更是丢了他们的脸。他们说王汉伦不配姓彭,还把她押到彭家祠堂受罚。
王汉伦哪有受过这样的侮辱,一气之下和家里断绝了关系,而且还把彭姓改成王姓。
改名后的王汉伦,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电影事业中。
《孤儿救祖记》是王汉伦的电影处女座,轰动了整个上海滩,她成为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女明星,让濒临倒闭的明星影片公司起死回生。
紧接着她又拍摄了《玉梨魂》《苦儿弱女》等电影。
王汉伦成了名人,又因为是单身,仰慕者自然不在少数。
1932年7月,经人介绍,王汉伦结识浙江长兴人王季欢。王季欢这年34岁,曾在北洋政府财政部做佥事,妻子曾因难产去世。
两人认识35天,便结婚了。
可是王季欢始终拜托不了亡妻的影子,在新婚之夜依然郁郁寡欢,借酒浇愁,还向王汉伦发酒疯说胡话。
王汉伦本是一个烈性女人,又是闻名遐迩的电影明星,哪里咽得下这口恶气?
所以,结婚刚两月,就要离婚,她还因为恨王季欢糊涂,格外生气,索要赔偿金50万元。王季欢自然越发讨厌王汉伦,于是离婚。
婚姻生活不幸福,电影事业也不是一帆风顺。
王汉伦曾经自己成立影片公司,她既当老板又当员工,一手操办公司大小事务,还千辛万苦挖来了当时的著名导演卜万苍。她把小说改编成电影《盲目的爱情》,没钱买摄像机,就到处找熟人借,硬是凑齐了必需的设备。
在此期间,也拍了不少片子。可是她觉得作为一个电影明星不会永远红下去,于是她选择了退出影坛。
之后王汉伦开办了一家美容院。
正当美容院生意如火如荼时,1937年上海沦陷。日本人找王汉伦当亲日宣传员,王汉伦拒绝了这种卖国行为。日本人恼羞成怒,汉伦美容院只能被迫关门。
王汉伦也不能再演戏了,她没有了经济来源,只好坐吃山空,靠变卖家具和衣物来维持生活。
她给了跟随了她多年的女仆一笔安家费,让她另谋出路去。而她她省吃俭用,艰难度日。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
1954年,王汉伦作为对中国早期电影有杰出贡献的电影演员加入了上海电影制片厂,有了在国营单位的体面职业,有了薪金,她的生活和医疗都有了保障。
1960年,她与哥哥恢复了联系。
1978年,王汉伦在上海广慈医院病逝。由于没有孩子,她说骨灰由外甥安葬在位于苏州横塘的青春公墓。
2005年,文化界隆重纪念中国电影一百年时,在报界刊出的百年优秀电影明星评选时,王汉伦名列前茅。
王汉伦这一生关于你的风景即使遇上再大的事,她也没有随波逐流,自怨自艾,而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在人生每个阶段,她都把命运的方向盘始终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