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初,年近70岁的大翻译家杨宪益到南京开会,小妹杨苡请他在南大餐厅吃螃蟹,

林硕言丫 2025-05-09 09:09:04

80年代初,年近70岁的大翻译家杨宪益到南京开会,小妹杨苡请他在南大餐厅吃螃蟹,看着小妹熟练的剥好蟹肉递给他时,没想到他却吃惊地问:“你怎么会的?”

为什么剥蟹肉这么稀松平常的事情,在杨宪益看来却是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这还要从他的成长过程说起。

1915年,杨宪益出生在天津,他的父亲是杨毓璋特别富有的银行家。​他的第一任妻子怀了八胎,但是最终只有两个女儿存活。

由于没有男丁,杨毓璋又娶了一个妾室,妾室生了一个男孩,就是杨宪益。

当初,杨木怀孕的时候她做了一个梦,梦见“白虎入怀”。算命先生说,这个征兆很复杂,既吉又凶,这个男孩将来会成就一番事业,但他会克父克兄弟。

或许这个算命先生有点准,或许是巧合,杨宪益五岁时,父亲真的去世了。

父亲在世时,杨宪益过着锦衣玉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由于是家中独子,全家都得听他的话。

每天早上,杨宪益起床的时候,都会有两个用人帮他穿衣服,里面的穿好了,裤子系上了,最后是拿了上衣站他身后候着,他要做的就是两条胳膊往袖筒里一伸,所以他到好大了都不大会自己穿衣服。

穿好衣服后,他就在帘子后面放的桶里小便,之后两个用人在边上,给他端洗脸盆,给他拧毛巾,拿漱盂接着他的漱口水。

穿系鞋带的鞋,杨宪益都是脚放进鞋里就往前一伸,等着人给他系。有时身边仆人不在,母亲就让他的姐妹帮他系鞋带。

其实也不能说杨宪益懒,只是是家里人都把他当个“小皇帝”伺候,估计他也不想这样。

长大后他留学到国外,没人侍候了,自己就学会了,而且吃西餐溜得很,吃中餐才会笨手笨脚,姐妹们还老笑他:你怎么那么笨?

八十年代初,杨宪益到南京开一个翻译方面的会议,妹妹请他在南大餐厅吃螃蟹,他不知道怎么下手,我剔剥好了给他吃,他一副吃惊的样子,问妹妹,“你怎么会的?”

那时候,杨宪益真的像个小皇帝一样,走到哪里都是前呼后拥的。比如他要上楼,还没抬腿,楼下的人已在大呼小叫的:“少爷要上来了!”

如果杨宪益出去逛街,用人刘会跟在后面,他看中了什么,用人就去付钱,而后就是大包小包地拎东西。

不过他的妹妹就没有那么好的待遇了,母亲是绝对不允许她要这要那的。

不过,妹妹只要跟在哥哥杨宪益身后,如果想要书、玩具或别的什么,妹妹就在后面拉拉他的衣服,他回头问一句,想要?妹妹点点头,他就向用人吩咐一句要这个,妹妹想要的就到手了。

父亲去世后,所幸死之前已攒下丰厚家产,包括银行里的巨额存款、天津的几处地产等,足以使孤儿寡母仍然继续维持锦衣玉食的生活。

父亲去世很久后,他的酒柜里还存有洋酒。有一天,他拿了一瓶法国白兰地,往花园里的一个金鱼缸里咕咚咚咚倒了许多。金鱼们全都醉死了,洋酒少了大半瓶,家里都没有人过问。

小少爷随便倒掉一瓶洋酒家里都没人知道,以至于仆人们便放开胆子大肆偷盗。

杨宪益刚开始念书的时候,起初家人也是请先生到家里教的,不让他上学,怕路上遇到坏人,怕在学校里磕着碰着。

直到十岁,家人才让他学校,他很兴奋。每天早上上学前,母亲都要检视一番才让走,天冷的时候,给他戴上厚厚的帽子,再围上围巾,穿上大衣,最后还要拿手绢给他抹一下眉毛。

杨宪益上高中时,他看同学打篮球,自己也想玩,可是家里人不让玩,怕撞着碰着,说要打的话在家里打。

家人很快给他买了篮球架,竖在院里。篮球几个人一起玩才有意思,家里没别的男孩,他一个人玩很无聊。

19岁那年,杨宪益想跟着他的外国物理老师一起出国留学,可是母亲不放心。直到他的一位叫李亚福的同学也想与杨宪益一同去英国,母亲这才同意。

特殊时期,杨宪益被关了起来,当他被押着下楼往办公楼外走去的时候,他心里想的不是此去吉凶难卜,何时才能返家之类,而是嫌脚上的拖鞋不跟脚,想的是“刚才出门,为什么不换双鞋呢?”

在牢房里,留过洋,享受过西方物质文明的杨宪益,做过大学教授,在国家局机关里任专家的杨宪益,在本已拥挤不堪的犯人中间,竟然安然入眠,而且一觉睡到大天亮。

此时的仿佛他不是一个坐牢的受难者,而是一个旁观者,顶多是一个体验生活的人,一个坐牢玩票者。

不过,这也说明杨宪益能上能下、能伸能屈的,不仅如此,他的心理自我调节的能力极强。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杨宪益出生在富贵之家,又是独子,享受的自然是最好的待遇,不过后来的他却也能够独立自主。并没有成为溺爱条件下的“逆子”,而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也和他自身的本性和努力是分不开的。

0 阅读:9
林硕言丫

林硕言丫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