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8月的一天,在家养病的抗日名将罗树甲将军不幸落入敌军手中,之后,敌人先是一刀剁了他的脚趾,几天后又残忍的砍掉了他的双脚,并将刺刀插进他的手掌,把他活活钉在墙上。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打破了夏夜的宁静。日本帝国主义借"卢沟桥事变"为借口,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在这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已经57岁的罗树甲临危受命,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七军一九九师师长,奔赴抗日前线。这位年近花甲的将领,此时正以实际行动证明着中华民族抗击外辱的决心。 罗树甲的从军之路并不寻常。他出生在湖南耒阳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亲眼目睹了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亲身经历了庚子国难时列强的肆意妄为。这段经历让他对军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坚定了投身军旅的信念。 在39岁这个不算年轻的年纪,罗树甲考入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他凭借着过人的毅力和勤奋,很快就在军校中脱颖而出,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 从军校毕业后,罗树甲一步步从基层做起,先后担任过少校营长、上校团长等职务。在历经多次战事历练后,他逐渐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将领。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罗树甲带领部队转战各地。在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中,他指挥部队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成功收复了多个重要阵地,为这场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贡献了力量。 随后在保卫大武汉的战役中,罗树甲的部队在前线奋勇作战。他们不仅成功收复了安徽潜山等地区,还多次粉碎了日军的进攻,使敌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1939年,罗树甲率部进驻湖北宜昌、沙市一带。宜昌作为"三峡门户"、"川鄂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这里,他带领部队与日军展开了长期的拉锯战,有力地阻止了日军向西部地区推进的企图。 在宜昌战场上,罗树甲和他的部队持续与日军周旋,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这段时期,他们为保卫中国西部地区的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1年,日军对宜昌发起了新一轮的猛烈进攻。这次进攻规模空前,日军投入了大量的精锐部队,并配备了先进的武器装备。 在这场惨烈的战役中,罗树甲率领的部队面对着悬殊的实力差距。日军的飞机不断轰炸,炮火连绵不绝地倾泻在中国军队的阵地上。 战斗持续了数日,罗树甲的部队伤亡惨重。最终,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整个部队几乎全军覆没。 在这场战役中,罗树甲身边的许多老部下都壮烈牺牲。 经过这场惨烈的战斗,罗树甲的健康状况也急剧恶化。长期的战场生活和高强度的指挥作战,让这位年过六旬的将领身体难以支撑。 1941年底,罗树甲不得不向上级申请回乡休养。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抗日将领,暂时离开了他深深眷恋的战场。 回到湖南耒阳老家后,罗树甲的身体状况并未得到明显好转。战场上的伤病和劳累积累,使他的健康每况愈下。 然而此时的中国战场形势正在发生重大变化。1944年,日军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了代号为"一号作战"的豫湘桂战役。 这场战役中,日军投入了50万大军,分三路向中国中部地区发起进攻。其中一路日军直指湖南,很快就攻占了长沙等重要城市。 在日军的猛烈攻势下,湖南各地相继沦陷。耒阳这个偏居一隅的小城,也未能幸免于难。 当时的耒阳城内,驻军力量十分薄弱。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守军在短暂的抵抗后就被击溃。 日军占领耒阳后,立即在城内实施了严密的搜查。他们得到情报,得知抗日名将罗树甲正在此地养病。 对于日军来说,能够抓获一位抗日将领,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军事收获。他们投入了大量兵力,在城内展开地毯式搜索。 最终,卧病在床的罗树甲还是落入了日军之手。这位曾经让日军闻风丧胆的抗日将领,在生病期间不幸被俘。 这一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耒阳城。当地百姓无不为这位抗日英雄的遭遇感到痛心。 日军将罗树甲关押在耒阳城内的一处军事据点后,立即展开了审讯。当时日军正在推行"以华制华"的政策,他们试图通过策反抗日将领来瓦解中国的抗日力量。 日军对罗树甲采取了怀柔政策,许诺给予他高官厚禄。他们甚至承诺,只要罗树甲愿意投降,就可以让他担任伪军的高级将领。 面对日军的诱降,罗树甲始终保持着坚定的立场。 见软硬兼施的手段无效,日军开始对罗树甲施以酷刑。他们先是用刀剁掉了罗树甲的脚趾,企图通过肉体的折磨来摧毁他的意志。 几天后,日军变本加厉,残忍地砍掉了罗树甲的双脚。这种惨无人道的酷刑,足以让任何人崩溃,但罗树甲依然没有屈服。 在对罗树甲实施了一系列酷刑后,日军又想出了更加残忍的手段。他们用刺刀刺穿了罗树甲的手掌,将他活活钉在了墙上。 即便遭受如此残酷的折磨,罗树甲依然保持着一个军人的尊严。在日军的审讯室里,回荡着的始终是他坚定的拒绝。 最终,为了保全民族气节,罗树甲选择了服毒自尽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罗树甲牺牲的时间是在1944年,距离日本投降已经不到一年的时间。
1938年6月,国民党上将钱大钧,走进军统湖北站,当着一众人特务的面,拔枪击毙了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