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春秋|公元前706年 楚武王出兵攻打随国,最后却派莲章向随国请求和谈

知行史看话 2024-10-13 01:09:48

深耕春秋 | 公元前706年 楚武王出兵攻打随国,最后却派莲章向随国请求和谈(使薳章求成焉)。《春秋》没有写清楚为什么武功赫赫的楚武王会向随国求和,但从这件事情来看,当时随国的实力一定不容小觑。 而随国的实力,主要在于一个叫季梁的人。 楚王将军队驻扎在瑕这个地方以等待随国使者。随国派少师来主持和谈。那个年代,外交也是尔虞我诈,大放烟雾的。少师这个人肤浅,看事情看不到根本。但季梁还是建议随侯派他去。 少师是个什么样的人,其实楚国也知道的。楚王跟前的斗伯比于是跟楚王说: 我们不能够在汉水以东的国家达到扩张目的,是我们自己的原因造成的。我们扩大三军,配备铠甲兵器,用武力去欺压他们,他们害怕,就会团结一心来对付我们,所以很难离间他们。 楚武王问:那我们该怎么办? 斗伯比又分析说:汉水以东的国家,随国最大。随国要是骄傲,就必定抛弃小国。小国离散,楚国才能从中渔利。 看来“分裂”向来都是大国之间博弈的大刀! 楚武王又问:怎么分裂他们呢? 斗伯比建议道:少师为人狂妄,建议在他来的时候,我们把精锐部队隐藏起来,把老弱病残、纪律涣散展示在他面前,他回去必定会建议随侯继续追击我们。我们到时设下埋伏,一举重创随国,那些小国就不会再去符合随国了。 楚王另一个大将熊率且比说:季梁还在,这招恐怕没用? 斗伯比说:没关系,即使现在没用,也要给随国留下我们很菜的印象,这是为以后打算。因为据我观察,少师将会得到随国国君的宠信。 楚武王于是听从斗伯比的建议把老弱病残都摆出来,然后让少师进入军营进行和谈。 少师回去,果然建议随侯追击楚军。随侯听他一描绘,恨不得马上就动手。 季梁赶紧劝止说:老天爷正在帮助楚国,楚军疲弱,恐怕是诱惑我们。国君急什么呢?我听说小国能够跟大国相抗衡,是因为小国有道而大国淫乱。所谓道,就是对人民忠心、对鬼神诚信。君上想着为人民谋福利,就是‘忠’;祝史说话正直诚实,就是‘信’。现在老百姓挨饿而君王却要追求自己的私欲,祝史说假话来祭祀神灵,我不知道这样做能行得通啊! 随侯说:我用来祭祀的牲畜肥壮,谷物丰满齐全,怎么是不信? 季梁回答说:老百姓,是神灵的主人,所以圣贤的君王先成全民事然后才对神灵效力。因此进献牲畜时报告说:‘博硕肥脤。’这是指老百姓的力量普遍存在,牲畜壮大繁殖,没有疾病瘦弱,各种毛色的肥壮牲畜都有。进献谷物时报告说:‘洁粢丰盛’这是指农事没有受到损害,因而百姓和乐五谷丰收。进献酒时报告说:‘嘉栗旨酒。’这是指上下都有美好的德行,而没有邪恶的思想。所谓馨香,就是没有虚妄邪恶。所以致力农事,修讲五教,亲近九族,用这些行为来祭祀神灵。由于这样,百姓和乐,神灵赐给他们福气,所以做什么事都能成功。现在老百姓各有异心,因而鬼神缺乏主人,君侯即使自己丰足,又有什么福气呢?君侯如能修治政教,亲近兄弟国家,说不定能避免祸难。 随侯一听到“祸难”将至,心里害怕,于是停止了对楚国的追击,努力修治政教。 楚国因此不敢讨伐。 但是,欲望就像种子,一旦种下就会发芽。攻打楚国是随侯的欲望,欲望如果能满足就会很快乐。而季梁说的虽然正确,但却抑制了随侯的欲望剥夺了随侯快乐。 于是,不久以后,随侯就开始疏远季梁而亲近少师。随国后来终于被楚国所灭。《出师表》里说“亲贤臣、远小人”,那是因为贤臣可以兴国,小人可以覆国。随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历史故事# #历史智慧分享# #精读春秋#

0 阅读:29
知行史看话

知行史看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