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春秋 | 公元前704年 灭冀 公元前704年春天,就在楚国准备会盟周边小国的同时,另一场吞并战争正在悄无声息地上演。 春雨裹着血腥气渗入城墙砖缝时,曲沃军营的灶火正旺。庄伯裹紧貂裘站在中军帐前,青铜虎符在掌心烙得发烫。三十里外的翼邑城头,晋国赭色旌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报!探马说晋殇公亲率三万主力正在攻打虢国!"副将的铜甲撞在牛皮帐上,惊起一团火星。 庄伯眼中精光乍现,指尖划过羊皮地图上蜿蜒的汾水:"传令各部,寅时三刻渡河。" 子夜时分,曲沃军队的草船借着夜色顺流而下。每艘船头都绑着浸透桐油的稻草人,当接近翼邑水门时,士兵们同时点燃火把。冲天而起的火光中,数百头被惊醒的耕牛朝着城门狂奔,牛角上绑着的利刃割断了吊桥绳索。 "放箭!"庄伯的吼声穿透浓烟。守城士兵被突如其来的混乱逼到死角,有人试图点燃箭塔,却被牛群踩踏成泥。当曲沃军的云梯架在城墙上时,天边刚泛起鱼肚白。 晋殇公还在寝宫品尝新酿的黍酒,宫墙外的喊杀声已震得酒樽颤抖。他跌跌撞撞冲出殿门,只见宫门前横陈着十几具侍卫的尸体,绣着晋国图腾的旌旗在晨风中倒卷。老宦官死死抱住国君的胳膊:"陛下快走!西库房有密道!" 逃亡队伍刚转过三条街巷,就被曲沃军的骑兵截获。哀侯被铁链锁在囚车上时,瞥见路旁槐树上悬挂着十几个大夫的家眷。庄伯站在高台上,剑尖挑着晋国传承三百年的玄鸟玉佩:"从今往后,这里叫绛城。" 七日后,周桓王的銮驾停在洛水渡口。使者捧着从翼邑缴获的十二尊青铜方鼎,鼎腹铭文赫然是晋文侯受命征讨的诏书。 "王上请看,"曲沃武公撩开战袍,露出腰间佩着的晋国君王专用的错金螭纹剑,"这柄剑本该属于我父亲桓叔。" 宴会持续到深夜,当第九坛黍稷酒空了的时候,周天子终于笑出了声。他亲手将丹书铁券交给武公,案头还摆着刚从晋国宗庙运来的八簋祭品:"明日早朝,你派人来取晋国的天子旌旗。" 后记: 晋国宗庙被焚毁时,祭司将祖庙的《晋乘》典籍藏入地窖。几百年后,这部记载晋国历史的"国史"成为破解春秋谜题的关键钥匙。 周桓王赏赐的青铜簋暗藏机关,底部铭刻着"王命曲沃监国"的密诏。这件文物引发后世学者对周王室与诸侯关系的重新解读 晋哀侯的曾孙在吴国为奴时,将家族遭遇写成《获麟操》。这首古琴曲后来成为孔子周游列国时必弹的曲目。
深耕春秋|公元前704年灭冀 公元前704年春天,就在楚国准备会盟周边小
知行史看话
2025-03-23 11:58:45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