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27日,国名党反动派“丧心病狂”利用机枪扫射,杀害了全部革命者。 1949年11月27日的重庆城上空,笼罩着一层厚重的阴霾。远处,人民解放军的炮声已经清晰可闻,胜利的曙光似乎近在咫尺。然而,就在这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却在溃逃之际,对被关押在渣滓洞和白公馆的共产党人实施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屠杀。 在渣滓洞监狱的阴暗牢房内,席懋昭坐在角落里,正给狱友们讲述着川西、西康地区的革命故事。这位曾经的灵关殿小学校长,用他平静的声音缓缓讲述着那段难忘的岁月:"1935年,我奉命护送陈云同志从灵关殿出川,那时候敌人的封锁线异常严密..."狱友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仿佛能看到那一对假扮教师和商人的革命者,如何巧妙地穿越国民党的重重封锁,完成艰巨的使命。 就在囚室的另一侧,江竹筠——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江姐,正在安慰着年轻的狱友。她的十指因遭受竹签酷刑而残缺不全,但精神却依然坚韧如钢。"解放军很快就会进城了,我们一定能等到那一天。"她轻声说道。没有人知道,几个月前,这位29岁的年轻女性曾在徐远举的审讯室里,面对羞辱性的审讯时毫不畏惧地回击:"你的妈妈、老婆、女儿也是女人,你这样侮辱我,也是在侮辱她们,你不怕对不起你的妈妈、老婆、女儿,你就来脱吧。"这番话让特务头子徐远举面红耳赤,恼羞成怒之下用更加残忍的刑罚折磨她。 此时此刻,在重庆市区的一栋秘密建筑内,军统特务头子徐远举正在接收最高指令。电话那头,毛人凤冷酷的声音传来:"一个不留,全部处决!"徐远举放下电话,脸上没有丝毫波动。作为军统的"半壁江山,西南红人",他早已习惯了这样的血腥命令。他迅速召集手下,计划着这场大屠杀的细节:时间定在当晚至次日凌晨,目标是所有在押的共产党人,共287人。 与此同时,在渣滓洞的牢房中,囚犯们透过铁窗听到远处隐约传来的炮声,那是解放军攻城的声音。他们互相传递着眼神中的喜悦和希望,低声交流着外面的战况。"听说解放军已经打到江津了,最多三天就能进城。"一位年轻的党员激动地说。没有人知道,在这希望即将变为现实的时刻,死神已悄悄降临。 当夜幕完全笼罩重庆城时,一队荷枪实弹的特务突然出现在监狱门口。他们手持名单,一个接一个地叫出囚犯的名字,将他们押送到预先设好的刑场。在凌晨时分,机枪的扫射声打破了夜的寂静,一夜之间,207位革命者倒在了血泊中。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了。人民解放军的战旗在这座山城上空飘扬,然而,这来之不易的胜利却染上了深沉的悲痛。就在三天前,国民党反动派在溃逃前夕,对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共产党人实施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287名革命志士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中。 这场屠杀由军统特务头子徐远举亲自指挥。这个曾被称为"半壁江山,西南红人"的特务头目,在11月27日下午至28日凌晨的短短几小时内,组织了一场令人发指的杀戮。特务们将囚犯们押送至刑场,用机枪进行扫射,一夜之间,207人被无情地夺去了生命。江竹筠、席懋昭等革命志士就在这场屠杀中壮烈牺牲。 席懋昭,这位曾经的灵关殿小学校长,1935年冒险护送陈云从四川出发前往上海的地下党员,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尊严和坚定。在狱中,他经常给狱友们讲述川西、西康地区的革命故事,即使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也从未透露过党组织的秘密,反而大义凛然地痛斥蒋介石的反动罪行。 而屠杀者徐远举在实施这一罪行后,于11月30日重庆解放前夕,与毛人凤等人匆忙逃离重庆,辗转来到昆明,计划继续撤退到台湾。他委托特务沈醉联系飞机,准备逃之夭夭。然而,历史的车轮不可阻挡,12月9日,起义的"云南王"卢汉将他扣押,他的军统生涯就此终结。 解放后,徐远举被关押在监狱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转变态度,开始服从改造,撰写材料,揭露国民党残余势力的潜伏地点,协助新中国清除大西南的特务网络。然而,他犯下的滔天罪行已无法被抹去。1973年1月,他因脑溢血去世,终年59岁,未能等到1975年的特赦令。 那场屠杀虽已过去,但英雄的事迹永不磨灭。1964年,在政协担任文史专员的沈醉与《红岩》的作者罗广斌会面,讲述了当年亲眼目睹江姐被审讯的情景。罗广斌与杨益言根据真实事件创作的《红岩》,将这段血与火的历史记录下来,让更多人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渣滓洞、白公馆后来被建成纪念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每年,无数人来到这里,缅怀那些为新中国的诞生而牺牲的烈士们。纪念馆内,陈列着江姐、席懋昭等革命志士的遗物和资料,诉说着那段残酷而又光辉的历史。
1949年,11月27日,国名党反动派“丧心病狂”利用机枪扫射,杀害了全部革命者
熹然说历史
2025-04-11 19:23:25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