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勘察地形的宋时轮司令,因不熟悉当地的路线,误入了国民党的驻点韩庄,被国军扣押。国军韩庄驻地的营长王世江听到抓到的人是解放军司令员,立即向宋司令行了一个军礼:“地下党员王世江,向司令报到”。 1950年11月,朝鲜战场上空的寒风刺骨。当时气温骤降至零下30摄氏度,大雪漫天,东北边防军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正站在长津湖战区的指挥所里,分析着美军的动向。 此时的宋时轮已是战功赫赫的将领,但他的目光却回望到两年前的那个危险夜晚——那次他差点成为国民党的俘虏,却因一位地下党员的及时相认而转危为安。 "毛主席打仗的原则中有一条是'先弱后强',"宋时轮对参谋人员说道,"在众多敌军队伍中,陆战第一师是强中之强,第7师最弱。我们可以先打第7师,让战士们练练手,熟悉一下美军的作战特点,然后集中力量打强劲的敌人。" 这种战术思维并非凭空而来。早在1947年,宋时轮担任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司令员时,就在梁山地区的阻击战中展现了不同寻常的战术创新能力。当时,他们在一片水洼平原地区执行运动防御作战,掩护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面对这片陌生的地形,宋时轮大胆改变了传统作战方法:"将纵队所属第28师、29师作为一线配置,以纵队特务团为预备队,各师按梯次部署。第一梯队在前面阻击敌人的时候,第二梯队就在后面构筑工事,然后轮换阻击敌人。" 这种交替阻击的战法,既能让部队在激烈战斗中获得短暂休整,又有坚固工事作依托继续作战。结果,10纵在梁山地区阻击敌军十多天,重创敌第五师5个营,使其失去战斗力,成功掩护了刘邓大军南下。 而更早些时候,1946年1月,宋时轮在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担任少将执行处处长时,就展现出不凡的外交智慧。当时国民党和美方代表攻击我方工作人员没能按约定时间抵达,称我方故意破坏军调工作。 宋时轮在三方执行会议上当即反驳:"国民党人员到位快是因为他们有军统局、军令部的特务人员可以随时调遣;美国有驻华美军有关人员可以就近使用。除此之外,他们还有现代化通讯和交通工具。我方既没有随时调遣的人力,又没有现代化通讯和交通工具。" 他进一步指出:"我方选调来军调部的工作人员如叶剑英、罗瑞卿等人,他们都是部队的领导干部。而国民党方面的人员如郑介民等则是做特务工作的,到底谁对谈判诚心,谁想要破坏工作,不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吗?" 这番有理有据的反驳令国民党和美方哑口无言,就连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也不得不承认:"蒋介石派出一大批特务到军调部充当代表,真的是蠢不可及!" 1948年11月4日的夜晚格外漆黑,淮海战役的序幕刚刚拉开。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司令员宋时轮安排完作战任务,乘坐一辆"中卡"返回位于王开村的司令部宿营地。车上除了宋时轮,还有他的警卫班15人和秘书许胜。 宋时轮有个习惯,打仗前必须亲自考察地形,以确保战略部署的可行性。但在徐州这片陌生的土地上,这个习惯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危险。由于对当地地形不熟悉,加上语言沟通障碍,他们找了当地老乡做向导。 老乡热心地将他们带到了大运河北岸的韩庄——一个国民党军队的防区。当宋时轮一行人意识到不对劲时,已经晚了。 "站住,站住,不要跑了,再跑我就开枪了!"黑暗中,一群国民党士兵高声喊道,随即将"中卡"拦下来,打碎了车灯和前窗玻璃。警卫班长郑玉生立刻带领警卫员下车保护宋时轮,警卫员于百川和郁荣则扶着宋时轮隐蔽到附近庄稼地的一个坟盘里。 被带到敌军驻地后,宋时轮面对111团3营营长王世江的审讯。 "你们是什么人?深更半夜的来这里是干什么的?"王世江严厉地问道。 宋时轮起初不想暴露身份,便说:"我们都是侦察兵,是为了侦察情况的。" 王世江不信,冷笑道:"侦察兵?你是骗我没长眼睛吗?我再问最后一遍,你们是什么人?来干什么的!" 宋时轮意识到无法隐瞒,便大声回应:"睁开你的狗眼看清楚,我是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的司令员宋时轮,你们还是趁早缴械投降,避免伤亡!" 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王世江并没有暴怒,而是站起来向宋时轮敬了一个军礼,说道:"报告长官,我是中共地下党员,公开身份是77军132师111团3营营长。" 宋时轮震惊了,试探地问:"是吗?那你和我军什么人联系?" "杨斯德和孙秉超。"王世江毫不犹豫地回答。 "那他们对你有什么交代吗?" "向我传达了陈毅司令员的命令,要我掌握好部队,随时准备起义。" 原来,王世江在抗日战争中曾是国民党的杂牌军。在一次战斗中,蒋介石为了保护嫡系部队,不顾杂牌军死活,甚至堵住了通往后方的大桥,使伤员无法转移。而解放军将王世江等伤员救出,使他躲过了一劫。这段经历让王世江对国民党彻底失望,后来加入了中共地下党。 得知事情原委后,宋时轮握住王世江的双手,欣喜地说:"太好了,真是太好了,本来我都做好了赴死的准备,没想到你居然是我们的同志,你来得正好啊!"
这个站在蒋夫人身后挤鼻子弄眼睛的逗比先生就是国民党军队福将胡琏!解放战
【57评论】【87点赞】